💡 腦膜就像是中樞神經的皮膚——FSM結合顱薦療法的絕妙應用!
在Dr. Carol最新的webinar中,邀請了義大利的脊醫Edoardo Gallo,深入解析硬腦膜結構、生理節律與FSM操作策略,介紹dura這個重要卻常常未受到足夠重視的結構,以及FSM處理腦膜沾黏的精彩案例!📽️
在我們的身體裡,Dura(硬腦膜)不僅僅是一層保護腦與脊髓的組織,更像是中樞神經系統的「皮膚」,環繞著腦部與脊髓,並與腦神經與脊神經密切連結。一旦發生沾黏或纖維化,不僅會限制顱薦節律的流動,也會影響整體神經傳導與自律神經平衡。
案例中,患者因為運動傷害導致背痛,神經外科因此幫他做了L5/S1的椎間融合手術。沒想到術後疼痛加劇,幾年後神外再次開刀取出implant,並做了radio-ablation。但患者仍然長期深受背痛困擾,無法彎腰、胸部無法碰到自己的膝蓋。有趣的是,患者的眼球運動也受到影響 (無法順利"鬥雞眼",看近物時無法雙眼同時聚焦)。
Edoardo醫師幫他使用FSM配合顱薦療法,30分鐘就得到明顯的改善 (webinar最後,播放病患可以彎腰趴在自己的膝蓋上的影片時,全場鼓掌! 真是令人感動的一刻!再次見證FSM帶來的的"奇蹟"💟)
🎯 關鍵頻率推薦:
- 13/443:處理硬腦膜沾黏
- 13/10:針對脊髓膜沾黏
- 3/97:解放脂肪組織的硬化與纖維化
(相當有趣! 脂肪其實在很多組織結構都扮演了"緩衝"的角色,處理沾黏、硬化時別忘了考慮到喔~)
這些頻率在臨床上與顱薦療法(Craniosacral therapy)的極度輕柔手法結合使用,不需侵入式操作,卻能改善:
✅ 由頭痛、頸痛、背部僵硬或神經張力引起的不適
✅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,如失眠、焦慮或慢性疲勞
✅ 神經根壓迫或術後疤痕造成的神經症狀
⚡️FSM在「處理沾黏」方面的非侵入性優勢,讓我們有機會真正還原生理的自由度與神經流動性,而不是單純掩蓋症狀。
👉 推薦大家觀看這場webinar,一探FSM與顱薦療法如何攜手喚醒中樞神經的療癒力!Webinar中,Edoardo醫師的影片示範了FSM處理沾黏時,如何同時以溫柔的手法逐漸增加沾黏區域的活動度,很推薦給想要用FSM處理疤痕和沾黏問題的使用者!
 

#FSM #頻率共振微電流

#CST #顱薦療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