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SM可以博大精深,也可以平易近人。
很多使用者會選擇從pre-programmed unit開始使用FSM,藉由累積經驗,慢慢了解體會頻率和身體的互動。
我們都知道,FSM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是在於"正確診斷"。
有時我們會被詢問: 「肩頸痛要用哪一個頻率?」
要正確選擇適合的頻率之前,還是要先知道疼痛的性質、確切位置、範圍、引發疼痛的機制。是否有傷到骨頭? 還是肌腱發炎? 是軟組織還是關節? 是否有神經痛的特質?
當然,如果機器在手,我們也可以用治療的反應來幫助臨床的判斷。例如如果使用 #34椎間盤急性疼痛 有改善,就要考慮肩頸疼痛其實是因為椎間盤問題造成的。
另外,如果開始自行用軟體編寫protocol,使用者常常發現protocol很容易就會超過一個小時。而為了方便使用,其實大部分的protocol都是被縮短的。
所以#1~#43 這些骨關節相關的protocol,都建議可以搭配或重複使用。
請好好利用batch protocols這個功能 😆
例如,腳踝扭傷初期,可以使用#7 +#23 +#30 (共90分鐘),晚上睡覺再加上#84 (120分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