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If you always do what you always did, then you'll always get what you always got." ✨-Lisa
這集是心靈雞湯金句佳言大合集嗎? XD
前情提要➡️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FZNKPPCuz/
FSM podcast episode165 後半段,Kim提到"影像學檢查"的正反價值。
的確有些醫師會擔心影像學檢查的顯影劑或是不必要的輻射暴露,
有時候影像學檢查確實能輔助臨床判斷,但如果只依靠影像學檢查但未配合臨床診療,反而可能被誤導。🧐
Kim提到應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常常出現在跑者運動員。由於Kim專精於運動醫學,幾乎總是在治療職業運動員,所以她很熟悉應力性骨折。🩻
但有時還是會碰到病患說,"我的X光沒看到骨折,我沒有stress fracture。"
其實應力性骨折有時X光是看不出來的... 這就是影像學檢查可能誤導臨床判斷的例子。
相反的,必要的影像學檢查,或是其他的檢查,都有可能提供進一步的臨床資訊,我們需要小心的解析判讀。🧬🔍
例如Kim的女兒肩膀脫臼,她使用大量的124、trauma basics治療女兒的肩膀和周圍的軟組織,但是疼痛仍然存在。
終於做了MRI之後,發現韌帶、labrum都恢復得不錯,另外有"bone marrow edema"的情況。💧
老實說,之前長得像一篇文章的MRI報告中提到"bone marrow edema"應該會被大多數的醫師忽略,因為臨床上沒甚麼好做的。
但我們有FSM!
Kim用50/238 (edema/bone marrow),幾分鐘後困擾幾個禮拜的疼痛就消失了......‼️
"FSM is a combination of art, intuition and science."🧠🔬
Dr. Carol提到FSM如何處理bone spur... 用頻率消除骨刺?? 實在聽起來匪夷所思。
但如果跟著Dr. Carol的思路:骨刺是因為發炎的關節附近肌肉緊繃僵硬(就像是在幫身體自己打石膏保護下面的受損組織),而緊繃的肌肉增加的拉力造成了骨刺的生成(Wolff's law)。🦴
當使用FSM處理肌肉下方發炎的關節或是受損的組織,讓肌肉不再僵硬緊繃,3-6個月後骨刺就有機會改善。✨
同時,成功的治療不只是頻率,可能還需要配合運動、生活習慣飲食營養調整、改善慢性發炎。
再次回到,如果希望去到不同的地方,我們必須願意走一條不同的路。✈️